• 2024-05-13/週一

〔老茶房〕生命基金物能養身

在這理論之下,我們還是會生病,只是好得比較快; 我們也是會老化,只是老得比較慢。

〈有感而發〉一回生二回熟三生有幸喝普洱

老茶房

By老茶房

2019-02-09 09:36

 為何普洱可飲,能收藏,還能投資? 

〈老茶房嘀咕〉有感而發/一回生二回熟三生有幸喝普洱

  向來,普洱市場都是以生茶為主流,普洱熟茶都不被大家重視;總認為,普洱熟茶是「臭曝茶」之名由來的元兇;終於,看到替普洱熟茶說公道話的論述,篇幅雖不多,但直接點出普洱茶中真正的功夫是在熟茶。

  而我,開始喝普洱茶時是什麼都喝,新舊生熟不忌,到後來是獨鍾普洱熟茶,而且是有年紀的陳年普洱熟茶。我會以陳年普洱熟茶為主,其原因有二:
  一是,傾聽身體的聲音。喝了陳年普洱熟茶身體很舒服,不會搜腸刮胃,不會心悸胃寒,不會影響睡眠,尤其是一早起來空腹喝的那一大杯,充分體現傳說中的那種暖胃效果。
  二是,衡量荷包的狀態。就因為普洱熟茶在普洱市場上不被大家重視,所以價格上都較為親民,同年代的生茶與熟茶,價差數倍甚至數十倍,品飲普洱是經年累月一輩子的事,當然要選擇經濟負擔越輕的普洱茶為主,這樣子才能長長久久,又健康久久…

  固然,有人主張普洱生茶的漲幅大,放得越久賺越多!但是,我認為,有錢買不到健康,再者,老生茶一旦上了漲價高速列車,幾乎沒有人捨得把它拆開掰了泡來喝,多半是繼續放在那兒看著它漲價,這麼一來反而失去普洱茶帶給人們健康的價值。

  雖然,陳年的普洱熟茶也會漲,但是但是但是,普洱熟茶的生產數量一直以來都比生茶少,加上漲價幅度沒有生茶多,所以都是優先被喝掉,因此到最後,有錢買不到的除了健康外,還有就是優質陳年普洱熟茶。很簡單就可以證明,現在花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輕易就能在市場上買到一片七〇年代生產的「7542生茶餅」,但是,用再多的錢都買不到價格相對便宜同樣是七〇年代生產的「7572熟茶餅」。所以現在,為了永續能喝到普洱茶,我依舊維持初衷的繼續擁抱能帶給我健康且喝了不會心疼傷荷包的普洱熟茶。

以上是 ———— 
  看到下方這篇講述普洱茶文章,有感而發…


【本文引用來源】 
 https://hk.thevalue.com/articles/pu-erh-investment-collection 
 擷取原文原圖如下: 

【為何普洱茶既可品飲,又能收藏,還能投資?】
2月01日, 2019 | 星期五 | 16:21

 中國茶葉界本已亂象叢生,普洱茶市場更是因為角度不同或理解不一而眾說紛紜。普洱茶與其它品類茶葉不同,它既可品飲,又能收藏,還能投資。然而普洱茶的收藏沒有一個標準依據,很多人對普洱茶的認識只是瞎子摸象。為了讓茶友們理清頭緒,本期邀請了常年穿梭於粵滇兩地的實踐型普洱茶研究學者崔毅先生,為我們介紹普洱茶的來龍去脈。

【收藏投資導刊:普洱茶究竟是個什麼特殊工藝? 

 崔毅:綠茶有炒青、蒸青與曬青三種製作工藝,普洱茶就是一種最原始的綠茶製作技法,分原始與現代兩類。按最原始的製茶工藝,就是茶葉經過簡單炒製與揉捻後,經太陽曬乾或火塘邊烘乾,就完成了製作;現代普洱茶製作精細了很多,茶葉經過萎淍(令帶水的濕鮮葉乾燥並同時內部發酵)後,再下鍋炒製,揉捻後再整理茶葉條索形態,最終曬乾完成製作。 

 從具體的製作技藝來看,九十年代中期前,不少原始普洱茶製作比較粗獷,茶葉採摘嫩芽小葉與大葉粗梗都有,既有用水來殺青的,也有用鍋來炒製的。原始炒鍋排煙條件不好,加之雨季很可能沒有陽光曬茶,只能在火塘邊烘乾,茶葉的煙味普遍較重。這些茶葉在新茶時多數人並不喜歡,可是如果儲存得當,後期卻可能轉化為奇妙的香氣,普洱老茶文化發源地的香港,就有一些老茶客,專門追捧這類柴香味的普洱茶。茶友們如遇到此類柴香普洱,千萬別誤以為低劣,裡面真有一些值得挑選。

 現代普洱茶雖然製作精細了,但其中製作理念差異非常大。一部分專業藏友,明白普洱茶越陳越香,新茶基本不喝,只用於收藏。另一部分新入門的茶友,一味追求新茶的香甜。很多茶商不管將來的陳放轉化,將茶葉炒得盡可能香甜。我們收藏普洱茶,就是要知其所以然,吃透普洱茶的發酵轉化機制,不去盲從市場主流。

【收藏投資導刊:您說普洱茶還有原始工藝,可是現在很多茶商,又標榜自己是古法製茶,究竟怎麼回事?】 

 崔毅:古代的記載不詳盡,我們只能從其中端倪,窺探原始的古法製茶概貌。但這有助於我們完整地理解普洱茶工藝的演進歷程。三國以前云南基本未納入中原政權版圖,普洱茶在遠古時怎樣製茶,沒有詳細記載。諸葛亮開闢了雲南種茶歷史,直至今日在雲南廣為流傳。

 宋代是與金連年征戰,急需戰馬,大理國便在步日部設“茶馬市場”,以茶換藏馬,再將馬匹北易與宋。茶市擴大促進了雲南各地茶葉種植,只為供應宋的需要。元朝滅大理國後,大批漢人遷居雲南,加強了中原文化在雲南的滲透與傳播,推動了雲南茶葉向團餅茶發展。以牛羊肉和奶製品為主食的蒙古人,很快迷戀上了普洱茶能刮油解葷、補充營養的功效,透過更發達的茶馬古道,普洱茶步入了西藏及更多地區。

 到了明代,普洱茶普遍受京城各族人士喜愛,明朝方志學家謝肇淅著《滇略》中將此情況記為:“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證明了普洱茶直到明代,多是緊壓茶形態——“龍團是下關沱茶、鳳餅是普洱圓餅”。普洱茶的緊壓茶成於宋元時期,因雲南相對與世隔絕,未受明代廢棄龍團鳳餅改飲散茶影響,唐宋古法得以保留。

【收藏投資導刊:清代據說是普洱茶發展的巔峰期?】 

 崔毅:清宮歷代皇帝多是普洱茶迷。普洱茶粗茶大葉繼續用於製作緊壓茶,大受邊區牧民歡迎。而精製的芽頭茶、緊壓茶與茶膏,就越來越受宮廷青睞。於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列入貢茶案冊,故有“普洱茶名遍全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的史記。清雍正皇帝更是將普洱茶列為貢茶;乾隆不僅親自命名普洱茶命名賦詩,還大量飲用推崇;清嘉慶年間甚至到了“一兩普洱幾兩金”的程度,嘉慶四年九月十九日,軍機處查抄和珅府時還記載著查得“普洱茶三百圓八十八團桶”。

 清朝時,製作貢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皇家御用的困鹿山茶園,貢茶的加工程序異常繁複,需經72道工序,加工週期最長可達36天。可見清代普洱茶不僅已開始精工細作,漫長的製作期還決定了其中必有發酵工藝。

〔清代催繳貢茶的文書〕

【收藏投資導刊:現代熟茶還有收藏價值嗎?】 

 崔毅:普洱茶的收藏價值,包含“發酵”與“陳化”兩種價值。生茶是兩種價值兼備,而熟茶則要區分:全發酵的熟茶,儘管只有陳化價值,實踐中陳年熟茶相比新熟茶,口感更為綿柔順滑,具有極高的品飲價值,只是真正懂得品鑑的茶客不多;輕度發酵熟茶則仍具發酵機制,如長期儲藏得當,品質提升空間相當大。

 相比生茶,熟茶的“水更深”。普通水平的茶客,就能區分生茶好壞,品鑑熟茶,則需要專門花心思去研究,否則難辨好壞——底料是台地茶還是古樹茶?是春茶還是雨水茶?發酵工藝做得夠不夠好?因傳統熟茶發酵起一個堆頭,常需要數噸茶葉,因此市場中以高端底料製作的上好陳年熟茶,少之又少,價格肯定不菲。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吃透熟茶底料與工藝好壞,熟茶自有熟茶的收藏價值。

【收藏投資導刊:能一句話總結,普洱茶在茶類中究竟屬於什麼茶嗎?】 

 崔毅:一言概之,普洱茶是多樣茶。生茶與老茶,都屬於曬青綠茶。與傳統烘青綠茶高溫消除茶葉生物酶轉化機制不同,曬青綠茶在炒製時鍋溫較低,不會完全將茶葉炒死,後期透過陽光低溫曬乾,保留了茶葉的再發酵機能。

 熟茶則介乎與紅茶和黑茶之間:紅茶是經過前期工序後,進行全發酵再烘乾;熟茶則是可以像黑茶般全發酵後再乾燥,也可以半發酵後再曬乾——半紅半黑之間的茶類。所有普洱茶的共性就是:只要選料得當,儲存又好,長期陳放後,都能因口感的提升,而具備升值能力。


 原文作者:李坤寧
 原文來源:《收藏投資導刊》2019年1月刊第192期《普洱茶的來龍去脈》(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延伸閱讀】 
 請分別點擊「書本圖示」或「書名連結」,進入賞閱每一本書的內文簡述: 

➡  《話說 天地方圓普洱茶》套書 內容簡述

➡    

 《壹. 喝茶樂》 《貳. 藏茶趣》  《參. 談茶喜》  《肆. 賞茶悅》 
書籍作者 黎時國〔別號 老茶房〕個人簡歷
老茶房的著作|出版品|書目 


本文訊息發表在我們的臉書社團〔老茶房意合團〕。
➡ www.facebook.com/groups/1122.tw/posts/1998687606851441
社團網址:www.1122.tw ,歡迎到社團參與互動。


老茶房的著作出版品,均授權予〔www.讀書會.tw〕銷售。
 服務資訊,請參閱〔服務台〕中說明。
購藏書籍與茶品,請進入〔www.買書.tw〕〔www.買茶.tw〕中選購。

➡ 快捷入口:  或  

老茶房

老茶房

黎時國,別號〔老茶房〕;喜歡在大家已知的領域中尋找未知的事,在未知的領域中搜尋還沒被發現可行的事。 以前,本業經營宗教古文物,專營佛教老念珠;副業書寫出版與生命真相、身體健康有關書籍傳世。 現在,年近古稀進入忘老之境,褪下經營外衣,閤上店舖門;重拾興趣,埋頭珠窩中,自娛串綁四十餘年來家中舊藏老念珠。 自勉格言: 生活一定要努力,但不要過得那麼用力; 做不完生命中所有的事,但很用心做好本分內的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