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21/週二

〔老茶房〕生命基金物能養身

在這理論之下,我們還是會生病,只是好得比較快; 我們也是會老化,只是老得比較慢。

《西藏阿里記事本》13 漢軒

老茶房

By老茶房

2017-10-31 15:17

上一篇:《西藏阿里記事本》12 阿西


 《西藏阿里記事本》13 漢軒

一般人入藏,為了多看景點,多半當天就開始安排行程
這次我們來,是為了遠征阿里無人區,能否克服高山症?為成敗關鍵!
因此,前幾天都待在亞賓館,沒跑太遠的地方,目的就是為了適應高山氣候

雖然早有準備,心理準備,方法準備
但是,接連幾天,如所料,高山反應接踵來襲
頭痛欲裂、噁心反胃、氣喘胸悶、暈眩欲吐、鼻乾血流、嘴燥脣裂、食不下嚥
雖然已有因應之道,但也是受盡折騰;與漢軒輪流吸氧,也沒啥幫助
不過,整個強度比起之前入藏時減輕非常多,可見,準備的法子奏效了!
尤其是隨時待命的曠野,沒有接到要送我們去醫院打點滴的電話

入藏第四天
上午,到布達拉宮前照了幾張相片
晚上,約阿西到布達拉宮前廣場,回族餐館露天納涼,吃烤羊肉串
我跟阿西說,下午睡一會兒,待高山反應稍歇,再出門
睡到一半,發現漢軒蒙著棉被大哭
我問他怎麼啦?是不是哪兒不舒服?

他說:「想媽媽!想回家!……」 

聽了我一陣心酸,沉默了一下……
跟他說:
「我也想回家,但你希不希望媽媽的身體好起來?」漢軒點頭
「媽媽最近的身體狀況是不是愈來愈差?」漢軒點頭
「看了那麼多醫生,媽媽的身體還是愈來愈差,我們為什麼要去阿里?你記不記得那句話『未來的種子,埋在過去』,如果我們這次不去,可以下次去,但是媽媽已經沒有下次了;我們可以等,媽媽不能等;也許我們回去後……」
這些話還沒說完,漢軒就已經點頭,只說了一個字:「去!

看著懂事的他,差點掉淚,轉頭看窗外,強忍淚水
他只是一個不到11歲的孩子
大人身體的痛,心裡的苦,何忍要他承擔

進入西藏,每天都會給妻子打電話
一方面是擔心一個人去醫院洗腎的她,每次跟妻子講完電話,快去快回的心就更堅定
二方面是讓漢軒每天都能跟媽媽說話,每次跟媽媽講完電話,漢軒都會露出揚角笑容

這次入藏,第一次看到漢軒掉眼淚
於是,拿起手機,打給媽媽,讓漢軒聽聽媽媽的聲音
漢軒一聽到媽媽的聲音,又掉下眼淚,說不出話
媽媽聽了也跟著難過,就說:「那就不要去那麼久,到了就回來…… 
漢軒哭著點頭

媽媽在電話中跟漢軒說了好多話……
漢軒逐漸止住哭聲,露出一樣的笑容

電話掛掉後,接著打電話給疼愛漢軒的舜子
這趟的阿里行,也是舜子轉達的一句話:
…你們就去一趟,不管帶回的是什麼,至少你們去了… 

電話一打就通,他的演藝事業忙碌,平時電話不是那麼好打的
他跟漢軒講了好久……
…你希不希望媽媽身體好?只有親自去,才可把祝福帶回來… 
大大人與小大人的一番對話,漢軒已不哭,也不語,只有間歇的應:
「好」「好」……

掛上電話,父子倆,繼續前往阿里

你在看我嗎?

各位叔叔、伯伯、阿姨、姊姊:
我是漢軒
我已經去過了
你們什麼時候才要去呀?

➡ 下一篇:《西藏阿里記事本》14 出發前

總覽:《西藏阿里記事本》導文|目錄 

本文訊息發表在我們的臉書社團〔老茶房意合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22.tw/posts/1442082705845270
社團網址:www.1122.tw ,歡迎到社團參與互動。


老茶房的著作出版品,均授權予〔www.讀書會.tw〕銷售。
 服務資訊,請參閱〔服務台〕中說明。
購藏書籍與茶品,請進入〔www.買書.tw〕〔www.買茶.tw〕中選購。

快捷入口:  或   

老茶房

老茶房

黎時國,別號〔老茶房〕;喜歡在大家已知的領域中尋找未知的事,在未知的領域中搜尋還沒被發現可行的事。 以前,本業經營宗教古文物,專營佛教老念珠;副業書寫出版與生命真相、身體健康有關書籍傳世。 現在,年近古稀進入忘老之境,褪下經營外衣,閤上店舖門;重拾興趣,埋頭珠窩中,自娛串綁四十餘年來家中舊藏老念珠。 自勉格言: 生活一定要努力,但不要過得那麼用力; 做不完生命中所有的事,但很用心做好本分內的每一件事。

2 thoughts on “《西藏阿里記事本》13 漢軒”
  1. 回漢軒 黎漢軒:
    咱們人生地不熟,等你開團帶我們去啊!!!!!!!
      
     老茶房〔黎時國〕大哥可以請您多說說:
    『未來的種子,埋在過去』是什麼涵意嗎?

  2. 嗯~ 曾奕鈞 工程師,這是個好問題,阿不就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回到過去,去拿那本,書寫著…過去怎麼落幕、現在什麼劇情、未來會演什麼之戲…的劇本。」
    現在所做的事,都是過去未完成的事;唯有重拾過去事,才能清楚看到未來景。
    現在發生的事,都是過去所寫的腳本;唯有找出過去因,才能清楚知曉未來果。
    現在的一切,都是過去的延伸;
    未來的一切,都是現在所種下;
    過去的一切,造就現在與未來;
    唯有,承認過去;才能,認識現在;進而,瞭解未來。
    所以,只有親自去到過去,才能面對現在,經營未來。
    因此,別問現在為什麼沒有什麼?而要問自己,在過去留下什麼?
    同時,別問未來自己會有什麼?要問自己,現在替自己留下什麼?
    所以,「未來的種子,埋在過去」,不是結論,也非開始;亦是結論,更是開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