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10/週五

〔老茶房〕生命基金物能養身

在這理論之下,我們還是會生病,只是好得比較快; 我們也是會老化,只是老得比較慢。

〈老茶房報告〉陳年普洱茶,怎麼都不見了!?

老茶房

By老茶房

2017-10-08 22:14

 陳年普洱茶,怎麼都不見了!?


 2018.01.29 公告: 
 〈老茶房報告〉開啟,老東西的伸展台〔茶水間〕 


  諸位大德:大家就別再問了,老茶房就公開跟大家說唄!
  最近幾天,老茶房與讀書會的各個留言管道,每天都收到十數則「為什麼沒有老茶…」「為什麼買不到老茶…」的訊息,我們真的很無奈也很無辜,但我們還是一一的詳細解釋。不過,每天收到這方面的詢問有增無減,老茶房決定公開跟大家說明。
  事情是這樣。老茶房與讀書會的茶品突然下架的原因,是因為前幾日有一位市政府衛生局的調查員來訪,才知道原來讀書會被人檢舉,理由是「食品標示不明」。原來是,大家在讀書會的網路賣場上訂購心儀的老茶,讀書會的工作人員為了讓大家收到茶品時,是「乾淨」「漂亮」與「衛生」的狀態,而於宅配包裹中,特別幫茶品另行用「紙袋」包裝的這個舉動,被有心人定義為「重新包裝」再販售。而根據「食品衛生法規」,屬於「另行包裝」的食品,就必須註明「來源、成分、保存期限…」等相關資料,所以檢舉我們「茶品標示不明」,於是市政府的衛生局調查員接到檢舉上門來稽查。
  唉!~因為讀書會網路賣場上展示的都是「陳年普洱茶」,在常規的認定上都是屬於「散裝茶品」,不是屬於新生產的茶品,所以就不在「包裝茶」的範疇,但是讀書會基於服務精神,幫大家把茶品「確實包好」這個動作,無意中反而涉入了法令界線的模糊空間。如果,要「完全合乎法規」,「散裝茶品」就不能有「包裝」,那大家在讀書會網路賣場訂購的老茶,我們就只有把宅配單直接貼在「裸茶的茶面」上,然後讓這片茶「光溜溜」的,每經過一個宅配轉運站,就掉落下一些茶葉的,等到茶品送到大家的手上時,也許只剩下一半的茶葉,這樣才「合乎法規」!當然的,沒有人會做這樣的事,愛茶的我們更不會這麼做。既然已被有心人檢舉,基於衛生局在調查期間,我們不想造成調查員的困擾,所以將讀書會網路賣場上所有茶品「主動下架」,配合調查,由衛生局客觀的界定是否屬於「重新包裝」?待調查結果出來,不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請教衛生局調查員,關於屬於是「散裝茶品」的「陳年普洱茶」,該用什麼方式銷售?最能符合法規!
  其實,長久以來,陳年普洱茶應該用什麼方式推廣?最能符合相關法規,這是我們一直想知道的,更是我們一直以來最想做到的,也讓有心人往後沒有做文章的空間,免得再次發生這種惡意檢舉的狀況,害大家擔心將來會沒有好茶可喝。而這一次,事實上也是第一次,難得能有機會與衛生局調查員面對面接觸,讓我們可以好好的當面請教最正確的做法!
  所以,大家別擔心,老茶不會消失,老茶一直都會在那兒,老茶經過千年文化的試煉,沒那麼容易被打敗的!不會因為一個惡意檢舉就銷聲匿跡的!我們一定會找到一個「符合相關法令」的銷售方式,讓大家買到心儀的老茶!
  等有更進一步的選購老茶方式,屆時會在版上跟大家說。
  以上,老茶房報告完畢。


★  調查結果 ➡ 〈老茶房報告〉陳年普洱茶,沒有問題! 2017 年 12 月 6 日


【延伸閱讀】
 《天地方圓普洱茶》套書內文簡述 


※   本日誌中之所有的文章、資訊、問答、分享、回應、留言內容,不能作為疾病診斷或治療之依據,亦無法取代醫師的診斷治療。您身心上若有任何不適的症狀,仍應盡速就醫診治。


 本文訊息同步發表在我們的臉書社團〔老茶房意合團〕。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87031394683746/permalink/1422126987840842
 臉書社團網址:www.1122.tw 


 老茶房的著作出版品,均授權予www.讀書會.tw銷售。
 資訊,請參閱〔服務台中說明
 購藏籍與茶品,請進入〔www.買書.twwww.買茶.tw中選購

老茶房

老茶房

黎時國,別號〔老茶房〕;喜歡在大家已知的領域中尋找未知的事,在未知的領域中搜尋還沒被發現可行的事。 以前,本業經營宗教古文物,專營佛教老念珠;副業書寫出版與生命真相、身體健康有關書籍傳世。 現在,年近古稀進入忘老之境,褪下經營外衣,閤上店舖門;重拾興趣,埋頭珠窩中,自娛串綁四十餘年來家中舊藏老念珠。 自勉格言: 生活一定要努力,但不要過得那麼用力; 做不完生命中所有的事,但很用心做好本分內的每一件事。

One thought on “〈老茶房報告〉陳年普洱茶,怎麼都不見了!?”
  1.   有些制度到底是保謢人還是陷害人呢?這就像許多醫療人員把健保局罵翻,凡開立任何檢查項目、治療藥物,若與健保規範的ICD碼或SOAP不符就遭核刪扣點;問題是,有的病友疾病不符,但確實需要相關檢查與治療,但為了配合規範,也只能遵從,選擇第二線方法。
      
      有的主治醫師更有心,為了讓病友獲得該有的檢查與治療,選擇開立「暫時性」的診斷,只是為了能帶出相關項目,不過,換來病友一頓罵,說,我又不是這個症狀,為什麼給我開這種診斷?!醫療糾紛就上演了。

Comments are closed.